登 录 注 册

毕飞宇:苏州,人还没进去,但心早已经在了

《师说》第二期开讲 听毕飞宇谈苏州的文学记忆

2017-09-18

2017年9月16日,由市委宣传部、社科联推出的高端讲坛“知苏达理·师说”第二期在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举行。今年8月21日刚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的江苏籍著名作家毕飞宇应邀来苏,与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尧,以对谈的形式,讲述关于苏州的文学记忆,用作家的视角解读文学里的苏州。



2014年,一部聚焦盲人的电影《推拿》走进观众视线,在电影斩获各项大奖的同时,原著小说及其作者毕飞宇也逐渐为大众所熟知。事实上,早在《推拿》之前,张艺谋导演的《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》、徐帆主演的《青衣》其原著小说就出自毕飞宇之手,简单直接的文字,有力坦然的话语,是其作品的独特魅力。毕飞宇被读者誉为“接地气、极细腻、有张力”的作家,代表作品主要有《青衣》、《推拿》、《玉米》、《哺乳期的女人》、《上海往事》等,他两度获得鲁迅文学奖,是第一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江苏作家,还斩获了中国作家大红鹰奖、英仕曼亚洲文学奖、人民文学奖。



在《师说》现场,毕飞宇和王尧两位文学大咖,畅聊了关于苏州的种种记忆、对苏州当代作家的印象;品鉴了陆文夫代表作《美食家》等作品;也分析了毕飞宇新作《小说课》的方法论意义。毕飞宇说:“对于苏州,我最初的印象有三,一是诗词,二是遥远,第三便是姑苏城外有许许多多的客人。虽然人还没进去,但心早已经在了。”叙述在对谈中,王尧还邀请毕飞宇写写苏州,毕飞宇先说三个字“做不到”,然后又说自己不是没有这个能力,而是能写好苏州的大有人在。就好比孙杨参加奥运会肯定不去踢足球一样,他从小就从父亲朗诵的诗里知道苏州,神秘而充满蕴味,像唐诗一样悠远,“我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。”独特的视角、幽默的话语、生动的讲述,赢得现场众多粉丝的热烈掌声。



《知苏达理·师说》是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、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推出、腾讯大苏网参与主办的高端讲坛,由苏州高新文体集团承办,邀请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大咖、杰出人物,与苏州对话,分享思想成果,启示未来方向,让不同领域内的思想能量相互补充、相互激发,共同营造城市的浓郁人文氛围和独特气质。首期《知苏达理·师说》嘉宾单霁翔讲述了《故宫与苏州跨越时空的相遇》,此次毕飞宇专场之后还会邀请更多的大师来苏州,为苏州市民带来更多的精神盛宴。

返回